Title: [2015兩棲志工-基礎班] 台灣的山椒魚 - 呂光洋老師
山椒魚的歷史
- 日本人楚南仁博首次發現 (1919年5月)
- 追分 (翠峰) 1隻, 能高駐在所 1隻
- 安東伊次三郎 (1921年3月)
- 阿里山
- 牧茂市郎 (1922)
- 分3種: 楚南氏極北觬, 台灣山椒魚, 阿里山山椒魚
- Dunn (1923) 法國人
- 共有特徵 (長鋤骨齒內枝), 連續變異: 合為一種: 楚南氏山椒魚
- 岡田彌一郎 (1935)
- 2種: 楚南氏山椒魚, 台灣山椒魚 (阿里山山椒魚視為台灣山椒魚的同物異名)
- 佐藤歧雄 (1943)
- 2種: 楚南氏山椒魚, 台灣山椒魚 (阿里山山椒魚視為台灣山椒魚的同物異名)
- 陳世煌 呂光洋 (1986)
- 1種: 楚南氏山椒魚 (三種色型: 阿里山型, 能高形, 南湖型) + 觀霧型 (1993發現)
- 現在5種
種類
阿里山山椒魚
吻肛長: 5.0-6.5 cm, 全長: 11 cm
阿里山山脈, 中央山脈南段(北大武山), 玉山
台灣山椒魚
吻肛長: 4.5-6.0 cm, 全長: 8-10 cm
跟阿里山山椒魚一樣, 花紋比較細
中央山脈中段 (翠峰, 天池), 合歡山, 北二段
楚南氏山椒魚
吻肛長: 5.0-6.5 cm, 全長: 9.5-12 cm
花紋斑塊比較大
中央山脈中段, 能高安東軍, 合歡山, 奇萊
南湖山椒魚
吻肛長: 5.5-6.5 cm, 全長: 10-12 cm
南湖圈谷周圍有水的地方, 只有一點點, 翻石頭看看
觀霧山椒魚
吻肛長: 4.5-5.5 cm, 尾巴短, 看起來比較胖
顏色黑的, 白色斑點
雪山山脈北部
綜合
- 都在高山, 冰河時期流下來, 合歡山有2種重疊, 植物上也是物種的分界
- 都在西部溪流最源頭, 東部還沒發現
生態行爲
棲息地
分佈在高山上, 冰河退後, 留在高山上, 隔離作用, 隔離久的話就會 生殖隔離
目前東部沒發現, 大部分都在溪流最源頭, 接近棱線, 高山頂點
北部山椒魚在 1800m 左右 (北插天山)
世界上發現海拔最高的地方: 玉山圓峰營地 3850m
微棲地偏好: 上面有苔蘚植物的石頭, 植物根系, 碎石, 腐植質多的不容易看到, 泥土多的比較容易找到
食物
土棲生物: 蚯蚓, 鼠婦...
天敵
帝稚, 菊池氏龜殼花, 高砂蛇, 標蛇, 斜鱗蛇
禦敵行爲
尾巴黏液有毒, 尾巴有些有傷痕
結論
- 台灣的山椒魚都是池塘型的, 不是溪流型的
- 台灣的山椒魚爲單系群
- 山脈成爲分歧主因
面臨困境
- 暖化影響
- 冬天(乾寄)繁殖 -> 冬天積雪, 融化就有水
- 台灣山椒魚成不連續性小族群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