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index

Title: [兩棲課程] 生殖策略

生殖週期 / Reproductive Cycle

  • 無足類: 2 年一次
  • 有尾類: 2 年或 1 年一次
  • 無尾類: 潮溼的熱帶地區顆連續繁殖, 1 年多次產卵; 季節性乾或冷的地區, 在繁殖季繁殖
  • 1 年生殖 1-80,000 子代

影響生殖的因素

  • 內分泌: 雄性激素 (雄), 雌性激素, 黃體素 (雌)...
  • 外在因素:

    • 荷爾蒙變化收環境影響
    • 溫度影響配子
    • 亞熱帶及熱帶: 睾丸全年產生精子
    • 溫帶及高山: 低溫抑制精子產生
    • 繁殖季節收降雨影響
    • 營養狀態影響產卵數及卵的大小
    • 第二性徵隨季節變化

無尾目的生殖週期

  • 熱帶及亞熱帶: 全年生殖, 降雨 是刺激生殖的主要外在因子
  • 溫帶: 主要受溫度及降雨影響, 呈現週期
  • 繁殖開始的早晚受海拔高度影響
  • 也可能受光或水中藻類味道影響
  • 臺灣 15 種蛙類研究過

台灣蛙類繁殖季節

  • 全年: 屏東的小雨蛙, 拉都, 斯文豪, 翡翠及中海拔的莫氏
  • 春夏: 面天, 艾氏, 布氏, 中國樹蟾, 諸羅, 金線, 低海拔的莫氏, 腹斑, 橙腹, 褐樹蛙
  • 秋冬春: 南部及東部的莫氏, 台北及梭德氏
  • 同種蛙的繁殖也受海拔影響: 高海拔的莫氏在夏天繁殖, 低海拔在秋冬
溫度和雨量的影響
  • 同時受溫度和雨量影響: 台北, 面天, 翡翠, 低海拔的莫氏, 黑眶, 艾氏 => 溫暖潮溼的天氣活躍
  • 溫度有關, 雨量無關: 在溪流的斯文豪, 褐樹蛙, 池塘的金線蛙 => 或許是水分來源穩定
  • 雨量有關, 溫度無關: 拉都, 中國樹蟾, 橙腹, 小雨蛙 => 推測利用降雨積水繁殖

生殖模式 / Reproductive Mode

  • 無足類: 體內受精, 75% 胎生, 卵生 (陸地產卵, 水棲幼體)

演化趨勢: 卵生 -> 直接發育 -> 胎生

  • 有尾類: 體外受精-卵及幼體水棲, 體內受精: 90 %
  • 無尾類: 體外受精, 體內受精
  • 29 種生殖模式: 3 大類

    1. 卵產於水域
    2. 卵產於陸域或樹上
    3. 卵留在母體輸卵管內
  • 台灣有 33 種模式

台灣蛙類生殖模式

資料來源: 楊姨懿如兩棲數位課程

無尾類的親方照顧

  • 避免天敵或同類捕食: 玻璃蛙 (擬態)
  • 移除死亡或受感染的卵
  • 讓產於陸域的卵保持潮溼, ex: 染色箭毒蛙 雄蛙定期在卵上排尿
  • 非洲牛蛙挖地道讓蝌蚪游到水邊
  • 鏟鼻蛙產卵於地洞, 蝌蚪孵化後雌蛙挖地道通道水邊
  • 攜帶卵及幼體: 負子蟾, 鏟足蟾
  • 背部囊帶: 袋鼠蛙 (Marsupial frogs)
  • 台灣艾氏樹蛙, 蝌蚪要雌蛙大腿外側, 雌蛙會生沒受精的卵給蝌蚪吃

  • 關永才教授研究:

    • 一直蝌蚪平均 56 天的生長期會吃 87 顆卵
    • 一個竹桶平均 25 隻蝌蚪
    • 平均吃掉 25x87 顆以上的卵
    • 雌蛙覓巢, 平均 8 天回來一次
    • 實驗:
      • 換蝌蚪 -> 找得到
      • 竹筒移動一公尺 -> 找得到
      • 改變高度 -> 死亡率上升
    • 覓巢靠的是視覺

生殖行爲 / Reproductive Behavior

雄性好鬥, 交配行爲依賴雌性反應

交配地點

找到交配地點的方式:

  • 聽覺: 50-70m
  • 嗅覺: 藻類 (味道)
  • 視覺: 天空 celestial cues (sun) 趨光性, 松果體 (pineal body) 爲光接受器
  • 趨他性 Geotatic, 趨溼性 Hygrotatic response

第二性徵

終生或繁殖期出現

  • 體型
  • 腺體發育
  • 皮膚質地 (雄蛙有鳴囊)
  • 皮膚裝飾
  • 鳴囊
  • 顏色
蠑螈
  • 通常雌性比雄性大
  • 雄性肛門膨大, 有肛門腺 (cloacal glands)

繁殖期的蠑螈外型:

  • 皮膚光華
  • 尾鰭及背鰭更發達, 顏色鮮明, ex:冠蠑螈 作爲種間辨識, 提供視覺, 化學感覺及觸覺線索
無尾類
  • 體型 雌 > 雄
  • 雄性較大
    1. 打架
    2. 齒突或刺 (福建大頭蛙, 下顎齒突)
  • 繁殖贅生物 Nuptial Excrescences, 雄蛙表皮或真皮組織特化 雄蛙婚墊, 蟾蜍的婚刺
  • 雄蛙前臂比雌蛙發達 (拉都很明顯)
  • 雄蛙腺體發達: 腹斑蛙的肩腺, 貢德臂腺 發達
  • 雌蟾蜍背部顆粒比較粗糙 (其他種類不一定)
  • 表皮特化: 非洲雄的毛蛙
  • 肛門特化: 雄性尾蟾 (體內受精, 當作交配器), 負子蟾肛門特化
  • 顏色
    • 雄性鳴囊色素沉澱
    • 蟾蜍雄性, 雌性顏色不同 (金蟾蜍)
    • 鳴叫時改變顏色: 日本樹蛙, 褐樹蛙 -> 公青蛙變金色
  • 鼓膜 (聽聲音, 也可以幫助聲音傳播, 像 speaker 一樣)
  • 赤蛙的雄蛙鼓膜比雌蛙大, 或一樣
  • 某些雄蛙耳柱骨突起

交配行爲 Courtship Behavior

  • 無足類資料很少
  • 有尾類:
    • 水中體外受精, 無交配: 小鯢科
    • 體內受精: 每一科都有獨特行爲
  • 蠑螈科: 各種觸覺接觸,姿勢, 有的像跳舞一樣, 換位置
  • 無尾科:
    • 確認對象
      • 雄蛙宣告叫聲 Advertisement calls
      • 嗅覺及視覺的展示不重要
      • 觸覺
    • 通常有雌性接近雄性
    • 交配前及交配後行爲
    • 蛙類抱接, 假交配 (台灣的都是腋下, 雄蛙的手在母蛙腋下)

受精及產卵 (Fertilization and Oviposition)

體外受精:

  • 有尾類產卵於水中
  • 無尾類產卵及受精由雌性及雄性同步完成

    卵是一顆一顆受精, 公的按一下母蛙, 母蛙把卵產在卵泡裡, 公的腳擡起來, 把精子撒在卵泡上, 母蛙用腳把卵體到泡沫裡

    • 泡沫卵塊

    ex: 翡翠樹蛙, 母蛙抱著公蛙走到其他現有卵泡那邊產在一起 (安全, 保留體力?), 水不夠的話, 母的背公的再跳入水中用肛門吸水, 在再回來繼續產

性擇

交配成功 Mating Success:

  • 操作性比例偏雄性 (Operational sex radio) 時 [就是同一時間公的比較多], 雄性間變異大 [有的公的可以很多次, 有的沒機會]
  • 猛爆性 (Explosive) 及短時間繁殖種類, ex: 史丹吉氏小雨蛙, 雄蛙間差異小
  • 繁殖季長, 雄蛙有領域種類 (Male territoriality): 雄蛙重複交配次數高, ex: 台北樹蛙, 10-3月繁殖, 有的公蛙可以交配 6 次

性防禦 Sexual Defence:

  • 雄性間競爭: 鳴叫, 咬追
  • 干擾 (Interference) 及攔截 (Intercept)
  • 長時間交配 (Prolonged amplexus): 12-125 days
  • 在抵達繁殖地點前已經成對

性干擾 Sexual Interference:

別人的失敗就是我的成功

  • 蠑螈
  • 偷雌性
  • 中斷對手釋出精莢
  • 蓋住對手的精莢
  • 欺騙對手排除無利可圖的精莢

  • 無尾類

  • 衛星行爲 Satellite behavior, 或是性寄生 Sexual parasitism
  • 衛星雄蛙等待鳴叫雄蛙交配後空下來的鳴叫位置或領域
  • 衛星雄蛙攔截雌蛙
  • 獲得 (一起) 交配機會, ex: 台北樹蛙一妻多夫, 產卵會呼朋引伴, 一起產

生殖干擾 Reproductive Interference:

  • 干擾卵或幼體發育
  • 同種食卵
  • 可能出現於雄性或雌性

卵及蝌蚪的發育

台灣蛙類產卵頻度

台灣蛙類產卵頻度

資料來源: 楊姨懿如兩棲數位課程

台灣蛙類及蝌蚪發育期

卵期幾乎都是 2 星期內, 臺北樹蛙的蝌蚪期很久, 可以過冬

台灣蛙類及蝌蚪發育期

資料來源: 楊姨懿如兩棲數位課程

生殖努力 Reproductive effort

腹斑蛙很快 11.6 min, 打卵泡的很慢, 諸羅樹蛙要 8hr20min

生殖努力

資料來源: 楊姨懿如兩棲數位課程

[閱讀] Kanban and Scrum

::

書名: Kanban and Scrum - making the most of both
作者: Henrik Kniberg & Mattias Skarin
出版: InfoQ

比較

Scrum:

  • split your organization
  • split your work
  • split time
  • optimize the release plan
  • optimize the process

Kanban:

  • visualize the workflow
  • measure the lead time (cycle time: average time to complete one item)

宮本武藏雙刀流

  • Scrum prescripes roles (Product Owner, Team, Scrum Master)
  • Scrum prescribes timeboxed iteration
  • Kanban 沒限制

  • Kanban limits WIP per workflow state (ex: Work state "Doing" 不能超過 2 個)

  • Scrum limits WIP per iteration (limited per unit of time)

2015兩棲志工-進階班

分類及演化

  • 兩棲類(amphibian) 總數:7389 種 (March 2, 2015)
  • 低緯度 (接近赤道) 種類比較多 (巴西種類最多, 哥倫比亞, 厄瓜多爾, 祕魯)
  • 台灣有 38 種

特徵

  • 皮膚溼潤, 透水性皮膚, 靠皮膚呼吸
  • 外溫動物 (體溫隨外界改變)
  • 大部分兩棲類都是產卵, 繁殖依靠水源, 幼體在水中生活
  • 所有兩棲類都是吃肉的

分類

  • 無尾目: 青蛙, 蟾蜍 (有腳有尾巴) 6510 種, 55 科

  • 有尾目: 蠑螈 (有腳有尾巴) 675 種

  • 無足目: 蚓螈 -> 長的像蚯蚓, 一節一節的 (無腳) 204 種

兩大分類: 依蝌蚪, 骨骼結構 (胸帶及脊椎骨), 分子生物

  • 始蟾亞目: 較原始
  • 新蟾亞目: 較進化 (台灣的都是這種)

胸骨, 胸帶 (Pectoral girdle), 青蛙沒有肋骨:

  • 弧胸型: 蟾蜍, 樹蟾
  • 固胸型: 赤蛙, 樹蛙, 狹口蛙

脊椎骨

  • 前凹型: 蟾蜍樹, 蟾蜍
  • 兩盤凹型: 赤蛙, 樹蛙
  • 異凹: 鏟足蟾

蝌蚪

  • 出水口不一樣, 有四種
  • 赤蛙, 樹蛙, 蟾蜍: 出水口在左邊, 所以前左腳比較容易生出來 (不是先生左腳)
代表型物種
  • 尾蟾科: 體內受精 (不是所有的蛙類都是體外受精)
  • 滑指蟾科: 陸棲, 鏟卵於陸地, 紐西蘭
  • 鈴蟾: 防禦反射 (弓起來, 露出肚子)
  • 短頭蟾科: 陸棲, 新世界熱帶(中南美), 2-6 cm
  • 蟾蜍: Bufonidae (Toads 指身上有顆粒, 醜醜的)
  • 瞻星蛙: 透明蛙
  • 卵齒蟾科: 直接發育 (direct development), 蝌蚪有牙齒, 把卵咬破
  • 箭毒蛙: 顏色鮮豔有毒 (有的顏色也沒那麼鮮豔)
  • 盤舌蟾: 產婆蟾 (Midwife Toads), 公的把卵放在後肢, 帶者到處走, 分佈歐洲
  • 樹蟾科
  • 葦蛙科
  • 細指蟾科: 大部分生活在水裡
  • 曼蛙科: 色彩鮮豔, 有毒, 和新世界箭毒蛙行爲及生態趨同演化 (converge)
  • 角蟾科
  • 狹口蛙科: 有些蝌蚪不吃東西 (靠卵黃)
  • 龜蟾科: 胃育蛙, 蛙在目蛙的胃育兒, 育兒時不分泌胃酸 (只有2種, 已絕種)
  • 負子蟾: 沒有舌頭, 用嘴巴吸水, 把食物吸進來, 交配完後 夫蛙幫助母蛙把卵產在母蛙背上, 之後直接從皮膚孵出小青蛙, 分佈南美或撒哈拉
  • 鏟足蛙科: 後腳挖洞, 在土裡生活
  • 赤蛙科: 大部分蝌蚪水棲, 蛙屬 (Rana) 103 種, 分佈歐亞大陸至北美西部
  • 鏟鼻蛙科: 熱帶或撒哈拉非洲, 尖吻, 善挖洞
  • 樹蛙科: 大部分樹棲地, 有些產卵在樹洞 -> 有些食物不夠, 蝌蚪就不進食
  • 銜幼蛙: 達爾文蛙 (達爾文發現), 鳴囊育兒袋, 育兒食不吃東西, 也不叫

有尾類

  • 鈍口蠑螈: 虎斑蠑螈 (觀賞常見)
  • 兩棲鯢科: 長型水棲
  • 隱鰓鯢科: 蛙蛙魚 (體型大, 1-1.5m), 幼體早熟水棲
  • 小鯢科: 山椒魚, 幼體水棲, 主要分佈亞洲
  • 無肺蠑螈科: 靠皮膚呼吸, 沒有肺, 446 種, 佔很大一類
  • 洞螈科: 眼睛退化, 顏色白色, 幼體早熟, 終生有外鰓
  • 急流螈科
  • 蠑螈科: 繁殖期公的比較漂亮, 背鰭漂亮

無足目

  • 無足, 穴居或水棲, 熱帶區域
  • 眼睛退化, 覆蓋皮膚或骨骼, 可感光
  • 臺灣沒有
  • 跟蚯蚓不一樣, 有嘴巴
  • 真蚓科, 魚螈科, 吻蚓科

不同觀點

  • 巫婆湯常加蟾蜍
  • 青蛙王子
  • 南美角蛙 (寵物)
  • 非洲爪蟾 (模式動物, 拿來做研究)

參考

Title: [2015兩棲志工-基礎班] 台灣的山椒魚 - 呂光洋老師

山椒魚的歷史

  • 日本人楚南仁博首次發現 (1919年5月)
    • 追分 (翠峰) 1隻, 能高駐在所 1隻
  • 安東伊次三郎 (1921年3月)
    • 阿里山
  • 牧茂市郎 (1922)
    • 分3種: 楚南氏極北觬, 台灣山椒魚, 阿里山山椒魚
  • Dunn (1923) 法國人
    • 共有特徵 (長鋤骨齒內枝), 連續變異: 合為一種: 楚南氏山椒魚
  • 岡田彌一郎 (1935)
    • 2種: 楚南氏山椒魚, 台灣山椒魚 (阿里山山椒魚視為台灣山椒魚的同物異名)
  • 佐藤歧雄 (1943)
    • 2種: 楚南氏山椒魚, 台灣山椒魚 (阿里山山椒魚視為台灣山椒魚的同物異名)
  • 陳世煌 呂光洋 (1986)
    • 1種: 楚南氏山椒魚 (三種色型: 阿里山型, 能高形, 南湖型) + 觀霧型 (1993發現)
  • 現在5種

種類

阿里山山椒魚

吻肛長: 5.0-6.5 cm, 全長: 11 cm

阿里山山脈, 中央山脈南段(北大武山), 玉山

阿里山山椒魚

台灣山椒魚

吻肛長: 4.5-6.0 cm, 全長: 8-10 cm

跟阿里山山椒魚一樣, 花紋比較細

中央山脈中段 (翠峰, 天池), 合歡山, 北二段

台灣山椒魚

楚南氏山椒魚

吻肛長: 5.0-6.5 cm, 全長: 9.5-12 cm

花紋斑塊比較大

中央山脈中段, 能高安東軍, 合歡山, 奇萊

楚南氏山椒魚

南湖山椒魚

吻肛長: 5.5-6.5 cm, 全長: 10-12 cm

南湖圈谷周圍有水的地方, 只有一點點, 翻石頭看看

南湖山椒魚

觀霧山椒魚

吻肛長: 4.5-5.5 cm, 尾巴短, 看起來比較胖

顏色黑的, 白色斑點

雪山山脈北部

觀霧山椒魚

綜合

  • 都在高山, 冰河時期流下來, 合歡山有2種重疊, 植物上也是物種的分界
  • 都在西部溪流最源頭, 東部還沒發現

生態行爲

棲息地

分佈在高山上, 冰河退後, 留在高山上, 隔離作用, 隔離久的話就會 生殖隔離

目前東部沒發現, 大部分都在溪流最源頭, 接近棱線, 高山頂點

北部山椒魚在 1800m 左右 (北插天山)

世界上發現海拔最高的地方: 玉山圓峰營地 3850m

微棲地偏好: 上面有苔蘚植物的石頭, 植物根系, 碎石, 腐植質多的不容易看到, 泥土多的比較容易找到

食物

土棲生物: 蚯蚓, 鼠婦...

天敵

帝稚, 菊池氏龜殼花, 高砂蛇, 標蛇, 斜鱗蛇

禦敵行爲

尾巴黏液有毒, 尾巴有些有傷痕

結論

  • 台灣的山椒魚都是池塘型的, 不是溪流型的
  • 台灣的山椒魚爲單系群
  • 山脈成爲分歧主因

面臨困境

  • 暖化影響
  • 冬天(乾寄)繁殖 -> 冬天積雪, 融化就有水
  • 台灣山椒魚成不連續性小族群分佈

補充

[轉載] 榮新胡亂想系列 - czolth.chen 臉書

(不明) 2015.01.25

如果陽光、空氣、水是生命存續的三大要素,那石頭、泥水、草莖、魚鳥跟夥伴大概就是塞滿這整個週末的五個要項了吧。結束昨早忙亂的kick-off記者會,今天上下午分別來了兩批各十來位的建中志工夥伴,中午我就地嗑完飯後,閃繞了池域一圈,也順便好...

Posted by Donald Chen on Sonntag, 25. Januar 2015

(不明) 2015.02.02

今天是二月二號Double Two,一早換衣時從廣播裡聽到今天是「世界溼地日」,當下我真好奇,會知道這天,又或者還記得創訂這天由來的人究竟有多少?不過老實說,我也是剛回來後偷查了Google、偷瞄了Wiki才再次重溫起這日子的最初由來。...

Posted by Donald Chen on Montag, 2. Februar 2015

(不明) 2015.02.07

「清掃」是過年前夕的必要工作,而小時候如果幫不上甚麼過年清掃的忙的時候,我總喜歡爬上椅子,拿下就放在衣櫥櫃上的小竹枝條(通常提供當時被挨揍之用),再跑回客廳趴在櫥櫃傢俱旁邊,半邊臉貼伏在冰冷硬實的地磚同時湊就著手電筒光源,視線隨光線及這支小...

Posted by Donald Chen on Samstag, 7. Februar 2015

【榮星胡亂想 VI】

【榮星胡亂想 VI】每次看到有人在玩遙控飛機時,我都會強迫症發作似地想到《三個傻瓜》(原譯:3 idiots)這部幾年前曾進戲院看的印度電影,特別是那種多軸螺旋槳式的遙控飛行器。劇初時主角藍丘(Aamir Khan飾)把他從垃圾桶撿...

Posted by Donald Chen on Dienstag, 17. Februar 2015

【榮星胡亂想 VII】

【榮星胡亂想 VII】混水沉澱。年初四的今早趁路過短暫停留的空檔又繞去榮星水池看看,即便後天就要收假開工了,但整個台北市包括這整座公園裡還像個空城無人之境似的,冷清得很。大概也是這樣的寧靜感與上週末的熱鬧度反差緣故,特別有種景物依舊...

Posted by Donald Chen on Sonntag, 22. Februar 2015

【榮星胡亂想 VIII】

【榮星胡亂想 VIII】而與其說人生是一個漏下了break 的while(1) 迴圈,倒不如更精準一點地說它是個得反覆經歷深陷泥中、又再試圖抽拔出雙腿,而在每次重新站穩腳步拍拍涉水衣後,還要繼續保持優雅前進的過程罷。-- to be Continued in SOWNews.P.S. Photos was taken and supplied by Ya-Chien Yu

Posted by Donald Chen on Donnerstag, 5. März 2015

【榮星胡亂想 IX】

【榮星胡亂想 IX】上上週六天氣大好,外出停等紅綠燈時無意抬望藍澄天空,驚喜見著了三、四隻家燕(不過數量不多,應該還是先遣的小群體)的蹤影,牠們就在高過交通號誌一些位置的半空間來去飛巡;爾後幾天的上班途間,也會刻意留意起基隆河河畔的鳥況...

Posted by Donald Chen on Dienstag, 17. März 2015

【榮星胡亂想 X】

【榮星胡亂想 X】(南來家燕與北返蒼鷺)(在季節交際錯身而過)網路成癮的滑世代也是擅長撈捕的跨界好手用尼龍LINE編結成堅韌無比的FB網絡在枯涸情節裡撈集放水後才有的難得滿足張挺青春如魚鰭般憤怒無言年歲如魚嘴般疾呼...

Posted by Donald Chen on Montag, 20. April 2015

【榮星胡亂想 XI】

【榮星胡亂想 XI】應該不多人知道,其實某些物種名字對我而言,起初都存著莫名程度的語言障礙的,而水生植物裡第一個讓我心生挫敗感的,就屬「圓葉節節菜」了。圓葉節節菜(Rotala rotundifolia,千屈菜科節節菜屬),多年生沉...

Posted by Donald Chen on Dienstag, 5. Mai 2015

【榮星胡亂想 XII】

【榮星胡亂想 XII】應該不少人知道因時變通、因地制宜的道理,特別是一起跟過老大在泥灘溼地裡打滾過幾次、做過幾次棲地維護管理的夥伴們。工作假期尾聲,榮星生態池裡除了種進了耐生又耐看的圓葉節節菜外,同樣具有旺盛生命力的針藺、水毛花當然...

Posted by Donald Chen on Sonntag, 31. Mai 2015

[轉載] 「台北其實很生態」系列 - 郭城孟臉書

文章

台北其實很生態(1)

從淡水河口只能看到一種紅樹林植物,水筆仔,背後顯示,熱帶生態環境由赤道隨著黑潮進入台灣之後,熱帶訊息由南往北也逐漸降低,高雄有6種紅樹林植物的記錄,台南4種,新竹2種,至台北只剩1種,因為台北冬天深受東北季風影響氣溫較低之故。 這應該可以解釋為何有些熱帶植物在台北無法存活,有些可以活,但不會開花也不會結果,有些會開花但不會結果,等等屬於熱帶邊緣奇奇怪怪的現象在台北時有所聞。 台北盆地地形及高度都市化加深其溫室效應,現在台北夏天的溫度往往比高雄高1度,逐漸有利於熱帶植物的發展。 台北可以看見熱帶的生態現象,但不是完整的熱帶。

台北其實很生態(2)

春天去陽明山賞花早就是台北人的 life style,前山公園海拔400公尺,後山公園海拔500公尺,賞什麼花呢?主要是櫻花和杜鵑花。 也有很多人喜歡去南部的阿里山賞花,海拔高度2400公尺,不過賞的也是櫻花和杜鵑花,阿里山和陽明山海拔高度差距頗大,然而其景觀卻十分近似。 這主要是因為台北冬天強烈受東北季風影響,東北季風為台北帶來低溫和降水,有利於涼溫及暖溫帶植物生存於亞熱帶的台北,表面上看起來南部中、高海拔的植物下降至北部低海拔的台北,生態學上稱為北降現象。 台北近郊經常可以發現自生的溫帶植物。

台北其實很生態(3)

台北在全世界的生態定位是亞熱帶雨林,北緯20-30度的亞熱帶地區絕大部分的土地不是沙漠就是半沙漠,同緯度的中國南部則屬季節性乾旱的亞熱帶生態環境,金門也屬此類型的環境,乾季太長了。 亞熱帶雨林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就是筆筒樹,喜歡潮濕也喜歡陽光,而這種環境在300年前是瘴癘之氣的地方,所以當時先民大都以台南(季節性乾旱的熱帶生態環境)為居住首選。 台北近郊多筆筒樹,而筆筒樹在全世界的分佈中心就在台灣北部。

台北其實很生態(4)

全世界的幾個大城市,如鄰近的東京、上海、北京,遠一點的美國LA、紐約,歐洲的柏林、巴黎、倫敦等,馬路的端點是空的,台北則是馬路的端點經常可以看見綠色的山。 從北投、士林、內湖、南港、信義,一直到文山地區,市區為綠色的丘陵山坡圍繞,台北人真有福氣,被自然擁抱。 城市中仍然可以看到野生螢火蟲的,全世界應該只有台北市有此能耐,因為城市就在野地中,如果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 不過也可以這樣看,例如陽明山國家公園與全世界所有國家公園的最大不同點就是,它其實是一座都市裏的國家公園,野地也在都市中。

台北其實很生態(5)

台灣又老又年輕,台北也是,老的是生物相,年輕的是其地貭史,年輕土地的表徵就是高度擠壓的土地,除了城市離山很近以外,山坡就像人的手背,手指是山脊,指縫是山溝,熱帶生態沿著山溝由下往上發展,混雜在亞熱帶雨林生態之中,溫帶生態則是沿著山脊由上往下逐漸溶入亞熱帶中性生態環境,這就是為何在台北郊山散步常常可見多變的景觀的主因,國外地質史通常較台灣古老,山坡比較不會有高低起伏的現象,景觀當然也比較單調。 現任美國紐約植物園蕨類部門主管Dr.Moran十幾年前來台曾在台北郊山賞蕨,短短十來分鐘的山徑就看到將近30種蕨,這在全世界城市近郊應是絕無僅有的,他說Taipei is a fern garden。

台北其實很生態(6)

台北的郊山很多都是2-3000萬年前海下的沙子堆疊擠壓抬昇而形成的,概為單面山,一邊為緩坡,另一邊則較陡峭。台北的火山是後來從沈積岩的縫隙噴出或流出而形成的,山形呈錐形或鐘形,與沈積岩的山形大異其趣。 單面山的緩坡由高空觀之狀似綠手指,由郊山往市區延伸,郊山的老生物得以循此進入市區。有時則會形成跳島,被都會區包圍的小山丘,是都會區的生態避難所。 未來台北的生態有賴如何串連綠手指、跳島,以及其他的公園綠地。

台北其實很生態6

台北其實很生態(7)

今之台北盆地其實是從30萬至6萬年前因斷層導至陷落而形成的,台北的河流系統也隨之大至底定。

一萬年前冰河期結束,高緯度地區的冰山冰河開始溶化,全世界的海平面上升,台灣海峽充滿海水,且由淡水灌入台北盆地,所以台北曾經是一處海灣,海岸林植物的種源也跟隨漂入台北,一直到今天,台北市區以及近郊還常會巧遇海邊植物。

由於盆地較低漥,臨近丘陵地不斷注入淡水,6000-5000年前台北盆地是半鹹水湖,芝山岩及圓山貝塚文化才得以應運而生,後來半鹹水湖逐漸淡化淤積,2000年前台北盆地盡是淡水沼澤濕地。

今天台北仍可見鹽分較多的河口紅樹林生態,鹽分較少的河岸生態,至於過去滿佈台北盆地的淡水濕地,今已消失殆盡。

台北其實很生態7

台北其實很生態(8)

在台北市區或近郊還蠻常見土地自行長樹,不用特別照顧就會自己長大。 熱帶雨林地區大面積焚墾之後,土地不會自己長樹,因為熱帶雨林的養分不貯存在土壤中,而是貯存在生物的身體裏面,生物死亡後在高溫多濕的環境下快速分解,養分直接由植物的根快速吸收,所以熱帶雨林的種子落地後習慣迅速萌發而不貯存在土壤中,而是以小苗的姿態在林下等待機會,可以想像雨林遭焚墾之後為何土地不會自行長樹,因為雨林土地並不貯存種子。 溫帶地區呢?工業革命發展自歐洲,300年來不斷利用機械的力量開發大自然,高頻度的土地開墾,原來貯存在土壤中的種子受到陽光和雨水的刺激,每年都不斷地釋出,小苗來不及長大就被再次伐除,今歐、美都會地區想要看到土地自行長樹,其實機會不大。美國這一陣子也在積極復育西部大草原的野花野草,因為經過200年的開墾,美國西部大草原今天幾全淪為玉米田或是小麥田。 亞熱帶地區又如何?該區絕大部分的土地不是沙漠就是半沙漠,只有喜馬拉雅山東部至台灣是森林,中國大陸南部及台灣南部屬季節性乾旱的熱帶或亞熱帶森林,是先民較喜歡也是較早開墾的環境,尤其是中國大陸南部,所以其都會區也較不易看見土地自行長樹的現象。 所以結論是大台北地區的土地,是全世界最有生命力的土地。

台北其實很生態8

來源:

台北其實很生態。(1)從淡水河口只能看到一種紅樹林植物,水筆仔,背後顯示,熱帶生態環境由赤道隨著黑潮進入台灣之後,熱帶訊息由南往北也逐漸降低,高雄有6種紅樹林植物的記錄,台南4種,新竹2種,至台北只剩1種,因為台北冬天深受東北季風影響氣溫...

Posted by 郭城孟 on Mittwoch, 29. April 2015

台北其實很生態(2)春天去陽明山賞花早就是台北人的 life style,前山公園海拔400公尺,後山公園海拔500公尺,賞什麼花呢?主要是櫻花和杜鵑花。也有很多人喜歡去南部的阿里山賞花,海拔高度2400公尺,不過賞的也是櫻花和杜鵑花,...

Posted by 郭城孟 on Mittwoch, 29. April 2015

台北其實很生態(3)台北在全世界的生態定位是亞熱帶雨林,北緯20-30度的亞熱帶地區絕大部分的土地不是沙漠就是半沙漠,同緯度的中國南部則屬季節性乾旱的亞熱帶生態環境,金門也屬此類型的環境,乾季太長了。亞熱帶雨林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就是筆筒樹...

Posted by 郭城孟 on Mittwoch, 29. April 2015

台北其實很生態(4)全世界的幾個大城市,如鄰近的東京、上海、北京,遠一點的美國LA、紐約,歐洲的柏林、巴黎、倫敦等,馬路的端點是空的,台北則是馬路的端點經常可以看見綠色的山。從北投、士林、內湖、南港、信義,一直到文山地區,市區為綠色的丘...

Posted by 郭城孟 on Donnerstag, 30. April 2015

台北其實很生態(5)台灣又老又年輕,台北也是,老的是生物相,年輕的是其地貭史,年輕土地的表徵就是高度擠壓的土地,除了城市離山很近以外,山坡就像人的手背,手指是山脊,指縫是山溝,熱帶生態沿著山溝由下往上發展,混雜在亞熱帶雨林生態之中,溫帶生...

Posted by 郭城孟 on Freitag, 1. Mai 2015

台北其實很生態(6)台北的郊山很多都是2-3000萬年前海下的沙子堆疊擠壓抬昇而形成的,概為單面山,一邊為緩坡,另一邊則較陡峭。台北的火山是後來從沈積岩的縫隙噴出或流出而形成的,山形呈錐形或鐘形,與沈積岩的山形大異其趣。單面山的緩坡由高...

Posted by 郭城孟 on Montag, 4. Mai 2015

台北其實很生態(7)今之台北盆地其實是從30萬至6萬年前因斷層導至陷落而形成的,台北的河流系統也隨之大至底定。一萬年前冰河期結束,高緯度地區的冰山冰河開始溶化,全世界的海平面上升,台灣海峽充滿海水,且由淡水灌入台北盆地,所以台北曾經...

Posted by 郭城孟 on Freitag, 8. Mai 2015

台北其實很生態(8)在台北市區或近郊還蠻常見土地自行長樹,不用特別照顧就會自己長大。熱帶雨林地區大面積焚墾之後,土地不會自己長樹,因為熱帶雨林的養分不貯存在土壤中,而是貯存在生物的身體裏面,生物死亡後在高溫多濕的環境下快速分解,養分...

Posted by 郭城孟 on Samstag, 16. Mai 2015

持續追蹤...

Title: [佛] 《妙法蓮華經》(法華經)

研究

版本

6 種譯本

現存三種:

  • 竺法護譯本,《正法華經》

    • 十卷二十七品,第一個漢譯本
    • 西晉太康七年 (286)
    • 咒語爲"顯譯"
    • 有幾篇比喻事蹟羅什版本沒有,法護版〈普門品〉缺偈
  • 羅什譯本,《妙法蓮華經》

    • 七卷二十八品
    • 姚秦弘始八年 (406)
    • 流傳最廣,影響最大
    • 原本只有二十七品,沒有〈提婆達多品〉跟〈普門品〉的重頌偈,後人加入 (普門品偈爲闍那崛多譯)
    • 接近梵本西域本
  • 闍那崛多 & 笈多合譯本 《添品妙法蓮華經》

    • 七卷二十八品
    • 隋仁壽元年 (601)
    • 補很多缺的,重新校譯,多用羅什版本
    • 他們認爲法護譯本與印度梵本接近,羅什譯本接近西域譯本 護似多羅之葉,什似龜茲之文

可能誤傳 《開元釋教錄》

  • 《法華三味經》六卷
  • 《薩芸芬陀利經》六卷
  • 《方等法華經》六卷

宗派

  • 天台宗以法華經爲主要經典,又稱法華宗。諸法實相,諸法如是性,性具三千,一念三千,止觀雙修。
  • 三論宗吉藏寫了不少疏譯。
  • 唯識法相宗的窺基著有《法華玄贊》,認爲法華的宗旨是一佛乘,天台宗不認同 -.-不懂
  • 華嚴宗跟天台有很深的聯繫,華嚴講性起,天台講性具。-.-不懂
  • 禪宗惠能: 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

Start With Why - Simon Sinek (2009)

書名: Start With Why: 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Everyone to Take Action

重點

Golden Circle:

( ( ( Why ) How ) What )

這是 biology,不是Psychology

Start with why, know how then what.

Why

Apple, Martin Luther King, Wright Brothers... (leaders應該從內到外思考)

How

limbic system: 包含海馬體, 杏仁體

支援: 情緒行為,長期記憶

What

大部份人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wikipedia

via: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Quotes

  • "Quitting smoking is the easiest thing I've ever done, I've done it hundreds of timess" Mark Twain, [Part1. chap1. section: Aspirations]
  • The danger of manupulations is that they work. (Just because it works doesn't make it right) (p.33)
  • A WHY is just a belief. That's all it is. HOWs are the actions you take to realize those actions (p.67)
  • WHATs don't drive desision-making, WHATs should be used as proof of WHY (p.76)
  • "I think it's right." It's more scalable than "I feel it's right." When you know your WHY, the highest level of confidence you can offer is, "I nkow it's right." (p.79)
  • We've succeeded as a species because of our ability to form cultures. Cultures are groups of people who come together around a common set of values and beliefs. (p.88)
  • Trust comes from being a part of a culture or organization with a common set of values and beliefs. Trust is maintained when the values and beliefs are actively managed. (p.110)
  • Passion comes from feeling like you are a part of something that you believe in,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p.111)
  • Geoffrey Moore expanded on Rogers's ideas to apply the principle to high-tech product marketing. (p.116)
  • We don't want to come to work to build a wall, we want to come to work to build a cathedral. (p.135)
  • Most people in the world are HOW-types. (p.141)
  • How-types don't need WHY-types to do well. But WHY-guys, for all their vision and imagination, often get the short end of the stick. (p.141)
  • For passion to survive, it needs structure. A WHY without the HOWs, passion without structure, has a very high probability of failure. (p.184)
  • Cerebral palsy, a condition often caused by complications at birth, affects someone's movement and balance. (p.222)

讀書筆記

  • Manupulation vs. Inspi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