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bird是烏鶇,跟烏鴉不一樣
原來英文的blackbird指的是「烏鶇」 ,我一直以為是「烏鴉」。台灣本島很沒有烏鶇,有的話也是迷鳥 。當然最容易讓我聯想到的是The Beatles的歌,歌詞據說是影射當時黑人人權問題。
The Beatles - Blackbird - YouTube
參考:
原來英文的blackbird指的是「烏鶇」 ,我一直以為是「烏鴉」。台灣本島很沒有烏鶇,有的話也是迷鳥 。當然最容易讓我聯想到的是The Beatles的歌,歌詞據說是影射當時黑人人權問題。
The Beatles - Blackbird - YouTube
參考:
"Funiculì, Funiculà" 原來是義大利那不勒斯地區的歌。1880年,為了宣傳維蘇威火山的登山纜車正式啟動所使用的歌曲 (1994年火山噴發後被摧毀)。這首歌後來變的很有名,有各種不同的版本,相當有趣,特別收集了一下。
這裡登山纜車指的是英文Funicular,在國外坐過幾次,台灣好像沒有這樣的大眾交通工具。
詳細請看: 纜索鐵路
photo from: Grand Tour of Italy in 1900 (405) - Vesuvio - La Funiculare|Flickr
歌詞意思大概就是一個男子乘坐登山纜車時,內心苦惱著該不該向鍾意的女孩告白。
豪華的古典配樂下展現那不勒斯民歌風味
豪邁的帕華洛帝 (Luciano Pavarotti)
Luciano Pavarotti - Funiculi, Funicula - YouTube
現代男高音 安德烈·波伽利 (Andrea Bocelli) ANDREA BOCELLI (HQ) FUNICULI FUNICULA - YouTube
理察史特勞斯1886年去義大利旅行後,寫出來一部交響詩(tone poem)用了這個旋律,結果被原作Denza告,史特勞斯認為這是傳統那不勒斯民謠,就直接取用,結果告輸還付了Denza一筆授權金。
苦主引用的段落 - Aus Italien, Op. 16, Part IV: Scenes from Neapolitan Life
[not found]
其他林姆斯基、荀白克...等大師也有各自在作品裡用到這個旋律,偉哉youtube都可以找的到。
歌舞昇平時期,充滿熱鬧氣氛。
1962年迪士尼製作的電視劇Escapade In Florence,把歌詞改編成英文版的"Dream Boy"。
Annette Funicello - Dream Boy - YouTube
小號爵士樂手 Wynton Marsalis
[not found]
嬉皮世代的Greatful Dead也翻唱! 1978年04月12日在杜克大學的表演
Grateful Dead @ Duke 1978 - Funiculì, Funiculà - YouTube
1929年 (日本昭和4年) 當時極力吸收西方文化的日本改編成童謠「鬼のパンツ」(日本鬼的褲子),作詞者不明,後來變成家喻戶曉的童謠 ~
おにのパンツ - 杉並児童合唱団ver. - YouTube
日本電子音樂始祖Y.M.O.的細野晴臣單飛專輯『Philharmony』翻唱電子版本
[not found]
柴田三兄妹的三味線
三味線でフニクリ フニクラ 柴田三兄妹 Funiculì funiculà - YouTube
原文歌詞:
Aissera, oje Nanniné, me ne sagliette,
tu saje addó, tu saje addó
Addó 'stu core 'ngrato cchiù dispietto
farme nun pò! Farme nun pò!
Addó lu fuoco coce, ma se fuje
te lassa sta! Te lassa sta!
E nun te corre appriesso, nun te struje
sulo a guardà, sulo a guardà.
Jamme, jamme 'ncoppa, jamme jà,
Jamme, jamme 'ncoppa, jamme jà,
funiculì, funiculà!
funiculì, funiculà!
'ncoppa, jamme jà,
funiculì, funiculà!
Né, jamme da la terra a la montagna!
Nu passo nc'è! Nu passo nc'è!
Se vede Francia, Proceta e la Spagna...
Io veco a tte! Io veco a tte!
Tirato co la fune, ditto 'nfatto,
'ncielo se va, 'ncielo se va.
Se va comm' 'a lu viento a l'intrasatto,
guè, saglie, sà!
Jamme, jamme ...
Se n'è sagliuta, oje né, se n'è sagliuta,
la capa già! La capa già!
È gghiuta, po' è turnata, po' è venuta,
sta sempe ccà! Sta sempe ccà!
La capa vota, vota, attuorno, attuorno,
attuorno a tte! Attuorno a tte!
Stu core canta sempe nu taluorno:
Sposamme, oje né! Sposamme, oje né!
Jamme, jamme ...
中文翻譯:
親愛的妮娜,今晚我征服了內心的妳
我將告訴你在哪裡!
自從愛上你之後,我的心情沈重
但在那山上,我的心卻像輕如空氣!
維蘇威火山燃燒著熊熊火焰,
但在妳經過時卻不會融化妳。
火焰不再跟隨妳,
也不再試圖吞沒妳
飛吧!飛越高山之巔,
弗尼古力,弗尼古拉
中文歌詞來源: 林技師的義大利文拿玻里之老歌─登山纜車= Funiculì Funiculà +歌詞+中譯翻譯+義大利文學習
這首歌造成的影響,已經超越了當初為了宣傳登山纜車目的,這首歌的翻唱沒有極限阿!!
最沈重的負擔同時也是最激越的生命實現的形象。負擔越沈重,我們的生命就越貼近地面,生命就越寫實也越真實。相反的,完全沒有負擔會讓人的存在變得比空氣還輕,會讓人的存在飛起。遠離地面,遠離人世的存在,變的只是似真非真。一切動作都變得自由自在,卻又無足輕重。
出版: 1994 筆記時間: 2013-07-09 02:33
參考資料很豐富
最大通道分支的
連結比例
|
| ______________
| /
| /
| /
|----------/
------------------------------> 每結點平均連結數
態變
(phase transition)
原書名:知性生產技術
忘記在那裡買了這本2手書,也忘了是什麼機緣下買的,作者 梅棹忠夫 是日本重要的生態學家,民族學家,但我認識他卻是因為登山相關書籍。翻譯很棒,譯者叫林景淵,會適時加譯注,讓不熟日本文化的台灣人可以更了解作者想表達的意思。
日本對「知識整理」這方面實在著墨很深,如何整理,用什麼方式,工具,巨細靡遺的都討論的很透徹。這本書年代比較久遠,所以當時電腦還沒有普及,所以像為了整齊的「美感」,把日文用羅馬文字打字幾打出來,或是後來發明了假名文字打字機,現在讀起來都很有趣。
從達文西的札記簿得到啟發,隨時都帶著筆記本,紀錄所有的事情。但是紀錄完後如果時候不檢索,全部往櫃子裡塞也是沒有用的,所以開始使用「卡片系統」來紀錄。
發明「京大式」(取名京都大學),12.8x18.2cm,105磅畫刊紙,可以任意抽換。
筆,墨,鉛筆,鋼筆到打字機:效率,美。
對作者來說,用打字機來表達日本才是最終目標,使用羅馬字或假名都不是真正目的。
(2028.08.07 補充)
週四參加希望山林 Hope_Forest 的志工課程,請到荒野保護協會的香萍來上課,講的十分的精彩,投影片中有一張另我感到震撼的照片, 上面只寫著Kapur。於是我回來用關鍵字Kapur查了一下:照片是來自於馬來西亞政府一個植物研究機構 (Forest Research Institute Malaysia, FRIM )的園區內,有一種高大筆直的樹叫「冰片木」,Dryobalanops aromatica (Dipterocarpaceae),可以提煉類似樟腦的香料,中藥材稱「龍腦香」或「龍腦冰片」,木材市場上稱作Kapur。
特別的是這些在森林最高處的樹冠枝葉並不會重疊或碰在一起,每棵樹都很巧妙的保持一點點的空隙,就像一幅「天空的拼圖」,這還有個可愛的專有名詞「害羞樹冠」,“Crown Shyness” ,好像大家都很害羞不好意思接觸到彼此,形成這特別的景觀。
就像香萍說的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就跟這些樹木一樣,有時需要保持一點巧妙的距離,不會太近也不會太遠。
參考:
圖片來源: Where Is Fei: Inspiring: The Beauty of Kapur Tree
2028.08.07 補充:
2018.08.22 於天母公園樹冠也有這樣的感覺
媽媽說以前常聽到長輩形容天涯海角的怪地方叫「呂宋加蛤巴」,感覺很有趣,一定要來了解一下。呂宋是菲律賓的舊稱大家都知道,加蛤巴我本來以為是歐洲,結果網路查到的是印尼雅加達舊稱。而我們現在常講的「俗 pia pia 」,也是用呂宋的「宋」來酸別人的品味,古今中外的人總是會瞧不起遠方來的不一樣之風俗。
參考: 台灣史望春風 (李筱峰、戴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