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About Music

  • 《Introduction to Music》Hugh M. Miller, Paul Taylor, Edgar Williams

西方藝術音樂基礎原理

音樂欣賞

(p.4-5)

4種音樂欣賞者類型:

  • 被動型
    • 音樂作為背景
    • 餐廳, 電影, 運動場
  • 感官型
    • 享受聽覺樂趣
    • 欣賞入門
  • 情感型
    • 因音樂帶動感情及情緒
  • 理解型
    • 專注音樂本身
    • 明白所聽的音樂之特性及內容
    • 養成對音樂藝術感受的主觀認知

(me: 佛教的色受想行識)

聲音

4種特性:

  • 音高 Pitch
    • 人耳可感測到的音高範圍: 20-20kHz (一般音樂: 30-4200Hz)
  • 音值 Duration
  • 強度 Intensity
    • 漸強: crescendo
    • 漸弱: diminuendo
  • 音色 Timbre (音質)

記譜法

節奏及其符號

節奏的要素:

  • 拍子 Beat
  • 速度 Tempo
  • 節拍 Meter
常見的速度
常見的速度

節奏記譜法

旋律

旋律的結構:

  • 旋律通常可分爲較小的單位,稱為樂句(phrases)
    • 如同語言中的停頓點或者詩篇中的一行詩
    • 在一般音樂形式中,樂句至少包含一個完整的理念,並且往往由其他樂句以某些停頓形式加以襯托出來
    • 這種停頓或多或少顯示了不同程度的終止感(有點像是文章中的逗號、頓號或冒號);或顯示一種明確的結束(如同文章中的整句)
    • 音樂中稱這個樂句句尾停頓的片語爲終止式(cadence)

旋律的構成組型:

動機 Motive

  • 音樂中最小的結構單位是動機
    • 動機是一個短短的旋律、節奏或者兼具旋律與節奏的數音
    • 通常由六至八個音符組成
    • 形成了音樂作品發展的結構
    • 猶如語言中的前置句或其他的語意單位
    • 動機是片斷的概念,不可能單獨存在;而是扮演作品中「細胞」的角色。
  • 動機可運用在建築某段樂句、曲調、主題或較長的樂節上。
  • 作曲家主要以下面幾種方式建立其主動的動機:
    • (1)逐音地再述
    • (2)以較高或較低的音程來再現〔例如,模進反復(sequential repetition)〕或者簡單的續奏(sequence),
    • (3)利用其節奏特色與旋律特徵來轉化
    • (4)結合其他的動機
    • (5)以其他的聲音、樂器或技巧來加以模仿。 這些動機的循環,建構了一首完整的作品。

曲調 Tune

旋律最基本的形式。易於唱歌與記憶的簡要旋律。如:民謠、舞曲、流行音樂、一些交響曲的旋律片段。

主題 Theme

一首大型的音樂作品,譬如交響樂的樂章,通常會包含數個旋律以及旋律片段;在這之中,有些作品會被賦予一個中心的目的。我們稱包含作品中心思想的旋律——即作曲家創作的概念一爲主題(theme)。如同小說中主題作為故事發展與場景轉換的軸心一樣,音樂的主題也引領整首曲子的進展。就一般的概念來說,一首廣泛的作品表現出對於其主題生命性的探索—包含起源、互動、成長、蛻變,以及終極的命運。在作品的進行中,主題常會穿插在不同的片段中,成為作曲家表達其個性差異的探索工具。

音樂主題或許短得如同單一樂句,或許長得如整首曲調。

它主要是受到形式的導引(見第8章所探討的形式),或者它可採用較鬆散自在的動機旋律。它的特色主要隨著作品形式中所呈現出的角色變化而定。爲了保有主要的音樂概念,主題通常以一種易辨認的旋律、和聲、節奏,或者其他的特質再現於整首作品中。

和聲與調性

和聲(Harmony)的要素

音程

Quality of Interval:

  • perfect
  • major
  • minor

和弦

三和弦與其他和弦
三和弦與其他和弦

調性 Tonality

(略)

西方藝術音樂概論

(> p.107)

TO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