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
text from: 蝸牛不思議, 謝伯娟
在分類上,不是以腹足構造來區分類的。傳統上,腹足綱軟體動物是依照呼吸構造分為:
-
前鰓亞綱(Prosobranchia):大部分種類棲息於海洋與淡水,利用鰓呼吸,只有一小部分是棲息於陸地
-
後鰓亞綱(Opisthobranchia):所有種類都棲息於海洋,大部分種類貝殼退化或消失,而呼吸用的鰓裸露於體背後端或體側
-
有肺亞綱(Pulmonata):大部分種類生活於陸地,利用肺腔呼吸,但也有分布於海洋與淡水的種類
近代的研究對這種分類法有許多質疑,但在新的分類形式還未穩定前,這仍是較好的選擇。
我們常說的蝸牛,則分布於腹足綱的「前鰓亞綱」與「有肺亞綱」中。因為生活於陸地,不論是「前鰓亞綱」與「有肺亞綱」的蝸牛,都已進化成用肺腔呼吸。這兩類蝸牛雖然內部呼吸系統類似,但由牠們的一些外部特徵差異,如:
口蓋的有無、觸角的數量與眼睛位置等,仍可作為所屬亞綱的初步辨識依據。
約有5,000種的蝸牛屬於「前鰓亞綱」。這類蝸牛的形態特徵較為原始,與遠古的祖先相似。牠們是雌雄異體,具有口蓋和一對觸角,眼睛位於觸角下方,吻端也較一般蝸牛長。而大部分的蝸牛是屬於「有肺亞綱」,種類約有30,000種。這類蝸牛更為進化,牠們是雌雄同體,已經用肺腔呼吸,口蓋退化,少數種類甚至連殼也退化掉了。其中除了一小群蝸牛是沒有觸角,或是有一對觸角、眼睛位在觸角下方外,大多數的有肺亞綱蝸牛都是兩對觸角,眼睛則位於大觸角的頂端。
所以如果你發現有些蝸牛長得很像海裡的貝類,或是像稻田溝渠裡的田螺,可千萬不要覺得意外,因為這些蝸牛和牠們可能是近親呢!因為蝸牛來自不同的兩個亞綱,所以和同亞綱的海貝或淡水螺血緣關係較為接近,和另一亞綱的蝸牛反而比較遠!
海洋腹足類
通稱為海螺或海貝(Marine snails),分布於海洋的各個角落。主要為前鰓亞綱與後鰓亞綱,也有少部分的有肺亞綱。牠們有著美麗的外殼與多樣的生態習性,大都利用體內的鰓呼吸,但其中屬於後鰓亞綱,俗稱「海兔」或「海牛」的海蛞蝓,則是用裸露的鰓呼吸。即使是有肺亞綱的種類,也常會長出次生的鰓。海貝全世界約有30,000種左右。
淡水腹足類
通稱為淡水螺或淡水貝(Fresh water snails),分布於淡水環境的池塘、沼澤或溪流中。包括主要用鰓呼吸的前鰓亞綱與部分用肺腔呼吸的有肺亞綱。用肺腔呼吸的種類會在水面上吞吐空氣,但至水面下生活。淡水螺種類較少,全世界約為5,000種左右。
陸生腹足類
通稱為陸螺或
蝸牛(Land snails),棲息於陸地各個角落,除了極地與寒帶地區之外,全世界都有分布。包括大多數的有肺亞綱與少部分的前鰓亞綱。主要用肺腔呼吸,即使是前鰓亞綱種類的蝸牛,鰓也多半退化,進而由外套膜腔所形成的肺腔呼吸。蝸牛的種類眾多,全世界約有35,000種。